闽都创新实验室5年转化成果62项 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

2024-03-28 10:47:12  来源:福州日报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词。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科研成果从0到1,再到100,路途漫漫,如何走出一条现实可循的路径?

闽都创新实验室5年转化成果62项 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位于福州高新区的闽都创新实验室。记者 林双伟 摄

回答这道新时代命题,闽都创新实验室的底气不弱:截至目前,实验室落地转化创新成果62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增加税收超13亿元;突破稀土医用光电材料、大功率透明荧光陶瓷等关键核心技术80多项;孵化推动成立了12家高新技术企业。

自2019年获批筹建至今,近5年时间,闽都创新实验室就交出高分答卷,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实验室,探寻解题思路。

闽都创新实验室5年转化成果62项 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闽都创新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做实验。记者 林双伟 摄

抓创新不问“出身”

成果发明人就是最大的“帽子” 

量子云码,一项原始创新成果,只要3×3毫米大小,就能识别商品信息,广泛应用在五粮液、百雀羚、乐高玩具等750多种产品上,累计发行量近270亿。它的发明人,是大学本科学历的程烨。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科研机构招收人才时,学历是一个重要的准入门槛。但程烨进入闽都创新实验室时,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各级人才“帽子”,他只是带着一套翔实可行的项目方案,就打动了实验室一众专家。“我们最看重的是,项目团队的能力与项目的含金量。创新不问‘出身’的机制,让我们和发明家都拥有了更多机会。”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郑发鲲说。

在闽都创新实验室平台,程烨获得了更多资源。在科研上,一场场学科交叉碰撞的群英会,让量子云码有了更全面的提升;在产业落地上,实验室技术产业专家和资本专家联合指导;在项目资金上,实验室通过数博会等平台,引来了金融活水。

不久后,量子云码横空出世,这是一项具有颠覆性创新与突破的技术,在国内国际都具有行业绝对领先优势。作为新一代物联网标识技术,量子云码可实现品牌防伪、渠道管控、安全溯源等功能,受到750多家政府单位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青睐。2023年产品收益达1亿元。

“事实证明,选择程烨是明智的,现在量子云码技术成果发明人就是程烨最大的‘帽子’。”郑发鲲笑着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与实验室双向奔赴。如今,实验室拥有全职、双聘科研人员450人,其中有院士,有国家杰青,有台湾团队,还有许许多多的“程烨们”。他们之中,就埋藏着未来和前沿的种子。

闽都创新实验室5年转化成果62项 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郑发鲲(左)介绍中科芯源的大功率LED照明设备。记者 林双伟 摄

赋权科研团队

让更多成果下书架上货架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依托像量子云码一样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也离不开从1到10的迭代性创新。如何跨越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是市场给闽都创新实验室出的一道考题。

向难而行,为前沿技术和产品搭建中试平台,是闽都创新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功能。实验室组建了科技、产业、资本三个专家团队为科创成果项目进行产业化论证,并提供优质的科研队伍和设备支撑。

“在这里可以放心大胆去试,实验室还会将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70%奖励给研发团队,这大大激励了团队的积极性。”闽都创新实验室成果转化部部长陈军希说。

成效如何?闽都创新实验室产研合作方中科芯源,用年均上亿元的销售额证明。走进中科芯源展厅,全球首例万瓦级海洋照明灯、绿光陶瓷LED、水下集鱼灯、扫海探照灯……各类产品应接不暇。这些产品背后的核心“配方”,是闽都创新实验室科研团队领头人洪茂椿院士研发的大功率透明荧光陶瓷技术。

基于发明和前期技术积累,洪茂椿院士带领周有福等高层次人才助力成果产业化,斩获了无数海内外订单。

像这样让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在闽都创新实验室随处可见。目前,实验室累计落地转化高功率皮秒激光技术等创新成果62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亿元,增加税收超13亿元,孵化推动成立了12家高技术企业。

三方共建共赢

要科技创新,更要产业创新

“单靠我们自己,不到5年时间就取得这么多成果,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太可能的。”郑发鲲直言不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源头就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时针回拨到2019年,在省市领导决策部署下,闽都创新实验室成立,由福州市政府牵头、依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福州大学共同建设。院校地三方共建的模式,夯实了基础研究根基,也让实验室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突破。

举例来说,不论是荧光陶瓷LED、皮秒激光器,还是人造医用核素与肿瘤精准诊疗,都得益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原创的“中国牌”光电晶体。

“这款晶体是高科技领域关键核心基础材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验室很快在光电晶体工程化技术攻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超高精度加工、医学影像、测风雷达等领域广泛应用。”陈军希说。

省、市、高新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也给予实验室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福利,还有知识产权快速预审、注册登记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细数成绩,实验室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0多项,完成重大创新成果60多项,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36件和PCT国际专利22件。每一项成果背后,都是众多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

科创成果持续涌现,优质人才不断聚集,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通过“成果转化直通车”“揭榜挂帅”“赛马”等行动,实验室将人才、科技等要素送入企业,将资本、产业等要素接入实验室,与冠捷电子、福晶科技、阿石创、福芯电子等120多家省内外龙头骨干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实验室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林榕昇 谢星星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 陈天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