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才工作数智化

2024-02-28 10:37:06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4年第2期  

  编者按

  数智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人才发展治理?如何提高人才工作数智化效能?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对政府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由此可见,数智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发展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进一步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人才工作治理体系中,以数智科技赋能新时代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工作数智化转型,以人才工作现代化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促进人才工作决策科学化。

  人才工作数智化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信息化手段在人才发展治理中的应用,它可以被理解为,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数字技术与人才管理要素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工作的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人才工作数智化不只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已有的工作场景,而是要创新人才工作的应用场景,推动人才工作从数字化向数智化方向演变。加快人才工作数智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人才发展,是人才治理科学化进而推进人才发展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人才工作数智化的意义

  人才工作数智化有助于人才治理决策科学化。人才工作涉及多元主体,传统人才工作无法破除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人才数据分散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变革发展,人才工作逐步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一体平台,整合招才引智多场景,推动政府、市场、人才等主体的多元共治。通过数据驱动、模型分析和多跨协同可以实现人才数据检索调取、建模配对、监测预警等功能,以数字化实现人才规划、政策制定等治理决策科学化,提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人才工作数智化可助力人才供需精准匹配。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一直是人才工作领域的困扰难题。数字赋能人才工作能够激活数据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人才数据能够客观把握各类人才谱系特征,实现人才分布、人才流动、人才特征需求的全貌描绘,为用人主体提供精准人才画像。通过人才一网通,可以实时共享人才数据,消除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人才工作数智化有助于促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人才工作数智化的成功标志在于通过人才大数据实现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科学匹配。人才工作数智化升级能够实现对人才信息的深度挖掘、分析和更新,为产业创新需求提供精准人才配给和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更精准的指导,根据产业需求调整教育内容与模式;能够为产业链的创新需求和人才政策配给人才资源,提供技术与人才的配套;还可以整合分散的产业数据,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打通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资源协同。总之,数字技术打破了资源整合的时空限制,各个产业主体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加速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效率的提升。

  人才工作数智化的困境与问题

  数据的增值挖掘不到位。人才工作数智化转型是人才治理科学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计划,但数字化实践还停留在人才信息的基础数字化,缺乏对人才数据潜在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应用。当前各地相关部门人才工作者对人才工作数据这个战略性资源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数据相互分散、相互独立,导致人才数据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人才与创新产业的精准匹配和人才设置项目的科学化。

  四链融合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从人才工作部门的相关职能来看,当前四链协同机制仅限于各地人才办、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工信部门等之间的联席会议,主管部门之间相互协同不够。四链耦合深度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同链条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与协同机制,数据无法有效流通,信息难以整合共享,四链融合在战略谋划与一体化推进等方面仍缺乏协同推进的有效抓手。

  数字化人才队伍短缺,技术支撑与改革动能不足。人才工作数智化改革有赖于数字化人才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数字理念创新。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字人才需求缺口将持续放大。与此同时,既懂人才工作规律、熟悉人才工作业务、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又擅长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数字化人才持续供给能力不足。

  人才工作数智化的推进策略

  加强人才管理数字新基建,筑牢人才数字底座。人才工作数智化是对现有人才工作体系的技术迭代升级,其核心基础就是要构建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平台。因此,需要探索建立各省市的人才信息管理平台,用于采集、存储和管理人才信息,利用数字技术建设“人才画像”与“人才地图”等信息平台,多维度采集人才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技能认证等信息。同时,推动历史数据电子化,形成共建共用的数据资源,夯实人才工作的数字底座,发掘人才数据的决策参考价值,为区域发展、产业需求提供人才梯队支撑,实现人才工作管理的数据驱动。

  创新人才工作数字化机制,重塑人才智治体系。国家层面需要推动战略性产业地图与人才图谱的构建。通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优势,建立各领域的人才数据库,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各地政府应初步进行人才大数据的建设与开发,加强人才链的大数据应用,明晰人才数据与产业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动人才与产业数据的有效匹配。为了支持产业地图的数字基建,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绘制人才图谱,利用大数据技术协助区域进行人才结构、人才流动轨迹和人才分布状态等方面的盘点与监测。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人才大数据的可视化管理,为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提供智治支持,促使人才工作决策更加科学化。

  提升人才发展数字化素养,夯实人才数字队伍。在数字经济成为增长动能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人才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和核心驱动力。因此,数字赋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着力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育人才的数字思维与数字能力。要强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算法架构与系统开发等数字能力的培育,从教育供给端解决数字人才总量不足的矛盾问题,培养一批具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数字人才实训基地,集中开展数字技能人才专项培训,提升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加强人才数字化平台监管,强化组织人事部门的主导职责。由于人才数据的特殊性与价值属性,人才信息容易被非法获取,组织人事部门应当积极主导,建立健全人才信息保护机制,明确人才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规定;要牢固树立人才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人才涉密数据治理,定期审查数字平台的安全性能,强化数字平台的身份验证、访问权限和加密措施,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总之,在推动人才工作数智化发展过程中,组织人事部需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国家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政策规范,为数字赋能人才工作创造稳健合规的平台环境。

  (作者 罗逾兰  作者为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