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产成链 聚才成雁 福州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2024-01-23 16:10:3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1月23日电(刘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跃居全省第一、科技成果直通车首次“开”进高校、全省首张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地图发布、科创走廊“一张图”重磅上线……

2021年8月,福州市启动科创走廊建设,明确“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总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集聚地。2023年12月,福州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超额完成三年建设目标,形成“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

两年多来,科创走廊建设的新经验不断涌现,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崛起于两江四岸,折射出福州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把空间建起来

探索出“国企+政府+企业”“政府+国企”“垂直工厂”等福州特色经验做法

福州要怎样打造科创走廊?答案,就藏在不断涌现的创新载体里。

位于科创走廊台江片区的福建医科大学医疗健康科技园,项目一期占地约8000平方米。这里原是福建医科大学乌山校区沿鹤龄楼及附属楼、荷塘路沿街店面及校内部分科研平台等校产资源,大部分闲置或利用率低。如今,科技园正依托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特色优势,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科创中心,形成产业发展新方向,推进健康科技产业发展。

福建医科大学医疗健康科技园是福州科创走廊载体建设的一个缩影。在鼓楼、仓山、晋安、台江,一批通过老旧园区、厂房、校舍等改造提升而来的创新载体层见叠出。

“在老城区,我们注重发挥原有产业基础,改造闲置空间,盘活低效用地,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打造产业特色明显、创新创业配套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的科创走廊片区。”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在新城区,新建的优质平台也焕发出创新的澎湃动能,位于高新区海西园的海峡创新实验室主体工程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各类富有福州特色“双创”载体的过程中,福州探索出“国企+政府+企业”“政府+国企”“垂直工厂”等经验做法。例如,仓山区以政府收储提升和鼓励优质企业自主提升的方式,将集约程度不高、工业功能弱化的金山工业园区橘园片区重建成仓山智能产业园;台江坚持“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理念,将数智港打造成“立起来”的数字科创产业园。

聚产成链 聚才成雁 福州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改造提升后的仓山智能产业园。 新华网发(福州市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场地腾出来,载体建起来。如今,科创走廊已成为高水平科研平台、“双创”载体的集聚地。截至目前,福州已建成科创走廊载体面积490.4万平方米,建设项目143个,总投资650.35亿元;已完成建设项目76个,2023年完成39个。

2021年以来,福州市认定的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6家全部集中在科创走廊;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07家中,76家在科创走廊;走廊内新增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总数占全市新增数量的50%以上;现有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24家,占全市43.3%。

把产业装进来

引龙头、抓龙头、筑平台、强产业链、造金融生态,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通过科创走廊建设,带动老城区产业发展,可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重塑,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这在国内许多先进城市已见成效。”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建设以来,福州科创走廊多措并举加大产业集聚,深度推进产城融合,各类产业迅猛发展。

2023年2月,福州以福州软件园双创新城为基地,启动建设海洋经济科创高地,规划建设海洋产业加速中心、海洋科创协同创新中心和海洋科技公共服务云平台,主攻平台聚集、试点示范、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突出涉海金融服务、海洋科创赛道、海洋技术转化和海洋人才培育四大特色,打造成海洋科创综合体。

近一年来,福州市鼓楼区边谋划、边建设、边招商,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目前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已对接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崂山实验室等10余家单位,推动34家企业、16个涉海公共服务平台落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建设之初,鼓楼区就将涉海金融服务作为特色之一,谋划成立海洋金融研究院,打造海洋金融产业联盟,引导朱紫坊基金港千亿基金投向涉海领域。

“资源好、场景全、企业多。”福建中通耘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祖敏这样评价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在高地,可以与高端海洋科创资源进行精准匹配,让企业更好融入上下游产业链。”

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科技局通过制定《福州市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实施方案》,指导鼓楼区编制《鼓楼区建设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实施方案》,在沿海布局建设海洋经济科创成果落地转化的集中区,统筹陆海,形成城市中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与沿海海洋经济产业集中区的“里+外”有机衔接,发展海洋产业新赛道。

聚产成链。在福州,一个又一个新赛道新产业被“装”进科创走廊——台江数智港项目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链,晋安“三创中心”都市新兴产业、创新型产业以及智能智造三大产业集聚发展,闽侯均和云谷·东南科创产业基地集聚培育信息技术、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

聚产成链 聚才成雁 福州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闽侯县大数据科技园。 新华网发(福州市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引龙头、抓龙头、筑平台、强产业链、造金融生态,福州科创走廊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助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科创走廊载体内项目签约107项,投资额67.1亿,项目落地676项,投资额310.5亿。以科技创新为主、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科创走廊发展的新内涵。

据了解,福州还将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543X”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在科创走廊各片区开展新赛道试点示范工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延链补链强链,逐步构建新赛道培育工作体系,以集群化发展为产业提质增效。

让人才留下来

优平台、聚人才、活机制,营造爱才惜才浓厚氛围

人才引育已成为城市产业发展难以绕开的话题。围绕科创走廊建设需求,福州确立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以引才力度和留才温度,营造招才引智和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023年夏天,留学归国来榕创业的郑子龙带领公司团队亮相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一举挺进国赛。“福州搭建的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是我选择留下来的最重要原因。”在郑子龙眼里,福州有很强的留才“黏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补贴、对留学人员创业的免房租政策等,以及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都给了他留在福州的理由。

在这场大赛上,科创精英纷纷秀出雄厚的科技实力:在闽都创新实验室洪茂椿院士的领衔指导下,云一科技公司超高精度气体探测芯片项目实现突破;师从国内热喷涂技术开创者丁传贤院士的薛卫昌博士,带来新一代纳米复合涂层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的项目团队,用废弃的牡蛎壳做出人造骨骼,每克售价2000多元……大赛获奖企业90%聚集在科创走廊。

近年来,福州发挥“榕创嘉年华”“好年华 聚福州”等引才聚智品牌效应,依托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为科技前沿项目搭建了一个投融资对接、孵化培育平台,引导优秀参赛企业和创新人才入驻福州,抢占新赛道。

此外,福州发布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地图,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植根榕城”优秀项目资助、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租用场地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

“雁阵”齐飞。截至目前,福州科创走廊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10786人,培育国家万人计划29人,省“创业之星”“创新之星”人才6人。同时,建立海外人才联络处16家,拥有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专家人才1126人,建设了具有福州特色的人才高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不竭动力。

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将不断优平台、聚人才、活机制,营造爱才惜才浓厚氛围,统筹原始创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端外国专家、全社会研发人员、乡村振兴人等5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深度融合提供更强支撑。


微信公众号